发布时间:2025-10-23 人气:
如何培养“学霸+体育明星”?湖南师大附中的成功之道
在阳光照耀的篮球场上,激烈的角逐正进行着。足球赛后,学生们激动地举起队友,欢声笑语回荡。镜头下,是梁文婷的摄影作品,记录了这些精彩瞬间。
年仅16岁的徐卓媛,成为了登顶珠穆朗玛峰年龄最小的中国攀登者,被网友誉为“地表最强高中生”。在高考前夕,彭湖毅然决然参加了长沙的拳击挑战赛,并荣获成人组男子60公斤级冠军。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得主周天寒,在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定向越野项目的选拔赛中,以总积分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…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。
这所学校为何能批量产出“学霸+体育明星”?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师大附中,探寻其背后的育人之道。
首先,学校将体育课程优化,实现育人目标。湖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谢永红亲自担任课程委员会主任,推进体育美育课程改革与实践。学校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一体化设计,确保“学、练、赛、评”融入日常,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。
副校长廖强介绍,学校制定了体育与健康一体化人本课程目标:让学生爱上体育,以有体育技能为荣;人人会游泳、男生会武术、女生会健美操。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,学校创新性地将数据纳入体育课程和活动设计考量。
其次,学校以丰富体育活动营造浓厚氛围。投资上亿元修建体育运动中心,推进体教融合,聘请专业教练员,成立体育美育中心,优先体育教师排课,寒暑假布置体育作业……一系列措施,体现了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。
每年举办的校园文化体育节,让学生展示体育特长、欣赏体育之美。学校评选出校园“十大体育明星”,表彰在体育方面取得出色成绩的学生。这些举措,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成长的可能性。
最后,学校以多维度评价机制实现科学测量。学校在课程评价上采取“多一把尺子测量、同一把尺子多几次测量和自选一把尺子测量”的办法,实施多维度评价。新学期伊始,学校公布了落实学生综合锻炼2小时与课间15分钟体育活动方案,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。
湖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谢永红表示,学校将继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,探索更加科学、有效的体育育人模式。《中国教育报》2025年06月24日 第09版